作者:佚名       来源于:中华书画网

怎样认识历代篆书的流变?


    清钱泳《书学·小篆》曰:“今人有认汉器款识、印章及《五凤题字》、(三公山碑》为篆书者,误矣。观徐鼎臣所模(绎山》、《会稽》、《竭石》诸刻,尚得秦相三昧,而唐之李少温,宋之梦瑛、张有,元之周伯琦,明之赵宦光,愈写愈远矣。本朝王虚舟吏部颇负篆书之名,既非秦非汉,亦非唐非宋,且既写篆书,而不用《说文》,学者讥之。近时钱献之别驾亦通是学,其书本宗少温,实可突过吏部。老年病废,以左手作书,难以宛转,遂将钟鼎文、石鼓文及秦汉铜器款识、汉碑题额各体参杂其中,忽圆忽方,似篆似隶,亦如郑板桥将篆、隶、行、草铸成一炉,不可以为训也。惟孙渊如观察守定旧法,当为善学者,微嫌取则不高,为梦瑛所囿耳。献之之后,若洪稚存编修、万廉山司马、严铁桥孝廉及邓石如、吴山子(昌硕)俱称善手,然不能过观察、别驾两公中年书矣。”!
    按语:此一家之言,亦有偏激不妥之处。

 

 

书法

颜真卿




上一篇说书画同源对吗?它们的不同点在哪儿?

下一篇柳公权楷书的用笔分析《玄秘塔碑》



 【相关文章




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